
雜交谷讓小米粒重回大餐桌
- 發布時間:2020-08-10 15:12
【概要描述】谷子自馴化、栽培以來,歷史上一直是黃河流域的主要糧食作物。但進入上世紀70年代,谷子的生產面積卻快速下滑,從上世紀50年代的1.7億畝銳減到現在的2000萬畝
雜交谷讓小米粒重回大餐桌
【概要描述】谷子自馴化、栽培以來,歷史上一直是黃河流域的主要糧食作物。但進入上世紀70年代,谷子的生產面積卻快速下滑,從上世紀50年代的1.7億畝銳減到現在的2000萬畝
- 發布時間:2020-08-10 15:12
詳情
谷子自馴化、栽培以來,歷史上一直是黃河流域的主要糧食作物。但進入上世紀70年代,谷子的生產面積卻快速下滑,從上世紀50年代的1.7億畝銳減到現在的2000萬畝。“人均消費量高的時候,每人每年能消費小米20公斤,現在只有1公斤左右”。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總農藝師趙治海在第十五屆全國種子“雙交會”雜糧雜豆論壇上說。
長期以來,谷子單產水平低、種植規模化程度低,同時在產后加工、綜合利用等方面缺乏創新,無法有效開拓市場。
而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,趙治海團隊研發的“張雜谷”新品種則在省工、米質、產量等方面實現多個突破。2000年,世界上個谷子光(溫)敏兩系雜交種“張雜谷1號”誕生了,它比常規種子增產30%以上,高畝產突破600公斤。2003年,我國選育出個可適用除草劑的谷子品種——“張雜谷3號”,解決了谷子除草費工的世界性難題;緊接著,“張雜谷5號、8號”相繼問世。2010年,張雜谷5號在下花園武家莊畝產更是達到810公斤,創世界高產記錄,此后谷子產量不斷涌現畝產700公斤以上的數據。2016年,“張雜谷系列已衍生了十多個品種”。
雜交谷子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谷子的單產量,對環境的適應性也更強。從長城沿線的山西開始向東向西向南都可發展,甚至新疆戈壁灘和輕鹽堿地上都能種植。“雜交谷子具有高產、節水、耐瘠、優質、適應性強的優勢,在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10ppm的貧磷地區,依然長勢良好。”趙治海說。據測定,生產相同重量的糧食,谷子的需水量只有玉米的三分之一、小麥的二分之一、水稻的五分之一,雜交谷子可以大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,僅靠雨養即可獲得高產,可解決干旱缺水地區的糧食問題。
“張雜谷的豐產讓谷子實現了‘要多少就能產多少’,下一步我們還要做到‘產多少就能賣多少’。”趙治海表示。當前,谷子的發展已經初步解決了低產、費工、適口性差等問題,但市場仍未完全打開。
谷子的發展出路就在于加工轉化,根據嬰幼兒、中老年等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,谷子還可以加工成米粉、輔食、小米黃酒,小米黃色素等產品。“谷子的產業鏈延伸要依靠政府、科研單位、企業和農戶的集體合作,抱團發展。”趙治海表示。
延長產業鏈,除了將谷子變成商品外,研究人員還尋求新的發展方向。經過檢測,張雜谷連同谷草磨成的粉末,蛋白質含量達到15%左右,這一數據與苜蓿不相上下。2015年以來,隨著農業部關于“鐮刀彎”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的出臺,及“糧改飼”等政策的發布,“張雜谷”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。青貯玉米可以作為飼料營養價值很高,而谷草喂牛能提高奶質和產奶量,還增強奶牛的抗病性;谷草喂羊還可提高產羔率、成活率和羊肉品質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掃一掃,關注豐源碩
歡迎訪問甘肅豐源碩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官網 備案號:隴ICP備2020003480號 技術支持:中企動力 西安